各单位、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等要求,切实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作用,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该方案经2019年12月4日校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施行。
河北北方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文件精神,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作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我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我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以下简称“第二课堂成绩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学校共青团在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形势背景下,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融入学校育人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吸引凝聚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学校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优化工作理念,提升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明确定位。服务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
(二)打造平台。把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校落实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新引擎,统一认识,全力推动,把共青团第二课堂打造成为鼓励学生、政治锤炼、知识实践、技能拓展、素质养成的载体平台。
(三)注重实效。本着忠于事实、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原则,在工作设计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统筹兼顾,重科学实用、重学生体验、重实际成效。
三、实施目标
通过在课程设计、制度构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厘清“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科学内涵、工作内容、运行逻辑,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通过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机构设置
五、工作内容
“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包括“4+1”的制度安排,4个体系即“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数据体系、运行体系”,1个产品即“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校团委为主要实施方,相关单位、学院协同实施,以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自我服务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通过对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进行整体设计,探索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形成富有共青团特色的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制度机制。
(一)构建课程项目体系。把课程项目体系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基础,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分类整合和体系构建。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课程体系分为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自我服务与管理、技能特长等7个模块。“思想成长”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入党、入团情况,学生参加党校、团校培训经历,作为学校教官辅助部队教官进行新生入学军训的经历,学生参加思想引领类活动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社会实践”模块主要记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除教育实践外的就业实习、岗位见习及其它实践活动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志愿公益”模块主要记载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支教助残、社区服务、公益环保、赛会服务、海外服务等各类志愿公益活动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创新创业”模块主要记载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荣誉,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取得专利等情况。“文体活动”模块主要记载参与文艺、体育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自我服务与管理”模块主要记载在校内党团学(含学生社团)组织中服务学生、自我管理、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及学校管理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技能特长”模块主要记载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其中,“思想成长”模块旨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模块、“志愿服务”模块、“技能特长”模块旨在通过实践锻炼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文体活动”模块旨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及人文素养,“自我服务与管理”模块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二)构建记录评价体系。把记录评价体系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核心,针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建立系统的记录、审核、评价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坚持“客观为主,兼顾主观”的原则,以科学的量化标准为依据,构建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细则,实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把完成学分作为其参与课程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能力进行专业化的准确评价,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三)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把网络数据管理系统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手段,成为记录、评价、审核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主要平台。发挥好“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作用,学生用户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观察、选择、记录、评价、反馈第二课堂的课程开展情况,并通过系统自主选择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学校各级管理用户通过系统进行课程发布、过程管理、收集反馈,监督、考核、评价、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从而不断推进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提升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社会用人单位用户可开设专门的学生信息查证入口,为其在招聘用人中选择学生、评价学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四)构建工作运行体系。把运行体系构建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保障,通过建立横向沟通和纵向分工,实现“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完整工作闭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制度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二是建立人员保障体系。校团委设立“第二课程成绩单”认证管理中心,各学院、班级、团组织要设立指定负责人,通过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分工,强化业务能力和系统操作培训,建立起运转有力的工作队伍。三是建立完备工作机制。规范课程的发布审核流程,明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记录、审核、评价、反馈的各个环节,做到便捷、透明、公平、公开。四是建立合作互动机制。构建起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学院之间顺畅的沟通合作渠道,确保第二课堂工作在学校有序运转。
(五)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产品。形成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客观性、有效性、简便性,对学生在第二课堂表现进行权威认证,对学生表现出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反映。“第二课堂成绩单”要客观反映课程项目体系的七个要素,除此之外,要面向校内外,多渠道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内容宣传、理念传播、用途推广,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参考,搭建学生、学校、社会有效连接平台,提高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度。
六、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一是开展工作调研,梳理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目标要求、主要内容等,下发《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学分兑换标准(试行)》;二是召开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启动会,进一步明确实施工作的育人指向和价值所在。
(二)实施试点试行阶段。实施《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学分兑换标准(试行)》,推动试点试行,实现明确课程内容、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搭建数据平台、推动学生参与、形成最终产品等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明确课程内容。按照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自我服务与管理、技能特长等7个模块,对学校开展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归纳。同时,梳理校内各层级团学组织以及其他部门开展的服务第一课堂及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制定二级学院“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和课程项目体系,经科学论证、征求意见等环节,确定可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课程项目。
2.建立评价体系。根据可纳入的“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和细化积分和学分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课程学分设置的规则、考核方式等。
3.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多部门沟通机制,在校、院、班团组织以及学生组织中组建工作队伍,同时明确课程发展、学生参与、学分审核、问题反馈等事项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4.搭建数据平台。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内容要求、操作流程、审批方式等开展培训,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实现工作的信息化运行管理。
5.推动学生参与。在2019级部分院系本科学生中试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同时实时或分阶段地记录、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
6.形成最终产品。完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版式设计,由“第二课程成绩单”认证管理中心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认证。
(三)总结完善阶段。根据实施试行工作开展情况,召开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推进会,就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出台《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学分兑换标准》等相关配套制度。
(四)全面实施阶段。在2020级全校本科学生(不包含专接本学生)中全面推广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重点项目。各单位要从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意义,强化工作指导,各学院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队伍,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以严肃的态度、扎实的作风组织实施好此项工作。
(二)强化考核,探索创新。各学院要把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作为共青团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将定期督导各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开展情况。各学院要根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在把握和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阵地建设,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新规律、新实践、新做法,努力形成可传播、能复制、易借鉴的成果案例经验。
(三)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各单位要做好宣传动员和活动推广工作,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大力宣传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成果。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扩大“第二课程成绩单”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
附件2.河北北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学分兑换标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