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座谈交流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体会,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牢记总书记要求,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教育广大团干部向总书记学习,全面提升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与学校师生座谈,又一次和大学生在一起。2020年,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连载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访谈实录,并于当年11月份结集出版,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读后感到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关心更加生动,总书记和我们离得更近了。也有同志表示,感到总书记既是领袖,也是老师和朋友,充满对年轻人的关心爱护。还有的同志阅读后,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现在的许多宝贵想法几十年来就在孕育、发展,这一系列采访实录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团员青年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的好教材。回应广大青年朋友的期望,采访组、编辑部同志又整理形成了25篇采访实录,已在中国青年报连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近期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通读书稿后很受启发和教育,在此,分享几点学习体会。
第一,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深刻感悟党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始终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青年的历史地位和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作用,推动新时代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书记关心青年群体,尤其重视大学生朋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每年五四前夕都要深入青年之中,期间有7次是去了大学,总书记自己说“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在十分繁忙辛苦的治国理政中,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关心大学生,我们要从中读懂总书记的期待。
——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弘扬家国情怀、引领社会进步寄予厚望。尽管现在大学生比以前多了,但从全国看依然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大学生是读书人,就是过去说的“士子”,社会希望这个群体能以天下为己任、弘扬家国情怀,成为社会进步的引领者。采访实录中写到,在正定,习近平同志曾把大学生请到县委座谈,希望大家建设自己的家乡。在西藏大学,他勉励同学们“要立志扎根西藏,踊跃到农牧区去,到祖国和西藏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中央民族大学,他勉励同学们“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栋梁之才”。我国经济社会还有许许多多要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大学毕业生担当重任。过去开发北大荒、“八千湘女上天山”,是那个时代青年奉献边疆建设、带动边疆发展的典型;今天,青年学生不能只看到“北上广深”,还有“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等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我们要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寄予厚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总书记一贯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他参观机器人大赛,肯定了大学生在重大创新创造中的作用。在天津大学,他鼓励同学们开发利用海上风能。在南昌大学,他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强调“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我国科技成就巨大,比如在农业方面,过去小麦亩产几百斤,依靠种子、化肥等研发投入,现在亩产已经超过了1200斤。但我们要以科技为支撑实现伟大复兴,就既要看到纵向进步,也要看到与世界前沿的差距,缩小这个差距的重担就在青年学生身上,要咬定目标、迎难而上、攻坚拔寨。
——总书记对青年学生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寄予厚望。很多进步的思潮和事物,都是由青年学生们创造发起或发扬光大的。我国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人人向往的国家,不但需要丰厚的物质文明,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明,在全社会形成较高的道德风尚和文化品位。总书记一贯重视青年学生引领风气之先的积极作用。在福州,他关心推动成立北京舞蹈学院“福州班”,培养的学生成为繁荣当地文化事业的骨干。在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他勉励同学们“要为弘扬江南优秀文化,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在浙江大学,他专门以“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浙江精神”为题,给大学生们传道授业,既是“经师”,也是“人师”。今天的青年,更加需要强壮的精神素质。
——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秉持人类关怀、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寄予厚望。世界各国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中国这么大的块头不可能独善其身,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有全球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书记对大学生对外交往交流一直非常重视。在暨南大学考察时,他勉励大学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在广西民族大学与东南亚留学生交流时,他勉励留学生“学成以后成为知华友华、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交往桥梁的友好使者,成为中国永远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当代大学生自信开放、熟悉网络、交友广泛,在融通中外、做文明使者等方面必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同志对青少年的谆谆嘱托、殷殷教诲、切切期盼始终如一,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共同奋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深刻感悟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把国家需要和个人抱负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青年,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启迪青年,以高尚的人格感染青年,既有言传,更重身教,对大学生给予悉心教导。
一要点亮理想航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就是人生方向。理想信念决定人生方向。总书记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位要求,勉励大学生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到贵州大学考察时,他寄语同学们“要树立远大、正确、崇高的理想,虽九死犹未悔”。在与厦门大学张宏樑同学交流时,叮嘱他“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他多次强调大学生要弘扬“红船精神”、“西迁精神”、“嘉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总书记本人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典范,他一共递交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没有发自内心的向往是不会有这个恒心的。同学们要遵循总书记的言传身教,保持应有的赤诚和纯粹,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做到思想上形成深刻认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心灵上产生强烈共鸣,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要站稳人民立场。总书记教导青年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特别强调青年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在同济大学,他勉励大学生“坚持做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在广西民族大学,他号召同学们“要加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建设中去”。在南开大学,他和同学们重温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在福州,他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放在案头自勉,不追求短期目标,着眼于有利于地区发展、人民利益、子孙后代,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力度推进工作。他通过“希望工程”与贫困学生林冬梅结对,8次见面、5次回信,对冬梅同学的成长成才、人生选择给予了始终如一的关心。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他在考察结束即将登车之际,看到人群中也有几位清扫员,他专门折返与清扫员一一握手并表示问候。同学们要遵循总书记的言传身教,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永远和最广大普通群众站在一起。
三要打牢本领基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学知识、练本领、长本事,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他在闽江职业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同学们“应当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并特别强调“你们来自工农,绝不能一登‘龙榜’,便脱离了工农,高高在上,那样终将一事无成”。为福建师范大学同学作报告时,他强调“同学们要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总书记本人就是勤于学习、敏于实践的典范。在梁家河期间,他在窑洞的煤油灯下通读过3遍《资本论》,记了18本读书笔记,没有毅力这是啃不下来的。我们这一辈人读书时虽然物质匮乏,但有两个好处,一是目标任务单一,统一思想更简单;二是社会面貌统一,掌握规律更容易。现在简单的物质奖励不奏效了,单纯从书本汲取知识也覆盖不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同学们要遵循总书记的言传身教,既要在“第一课堂”学好专业课程,也要带着所学知识“大胆地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磨一磨”,经常性地了解社会百态和各行各业,从中感知幸福,静下心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全面提升社会化能力,让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宽阔。
四要吹响奋斗号角。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同学们要看到,真本事都是吃苦换来的,能轻松获得的所谓“本事”只存在于“心灵鸡汤”里。长本事的阶段不用过分看重结果,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掉队,越是充分竞争越不会埋没人才。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鼓励同学们“趁着年轻多到基层岗位去锻炼、去奋斗”,强调“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够锻炼人才”,这与他一直以来对大学生“自找苦吃”的勉励都是一脉相承的,他本人更是艰苦奋斗的典范。同学们要遵循总书记的言传身教,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葆有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奋力奔跑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为自己留下一段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五要勇担时代责任。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总书记在为浙江大学生作报告时,勉励大学生对自己、对亲人,进而对民族、对祖国、对社会、对人类负责。前几天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寄语大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在集美大学,他拒绝挂空头衔,坚持“在其位谋其政”,挂了就要关心、过问,经常到学校推动工作。同学们要遵循总书记的言传身教,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不畏难、不怕险,党和国家需要的关头顶得上来;在建功基层一线中经受磨砺,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扑下身来服务人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担当使命,在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平凡岗位中沉下心来;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用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技术,展现才智、服务祖国。
第三,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根基和理论根基
两卷书共50篇采访实录,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读本。沿着从1984至2021年的时间线,横跨全国东西南北中的空间线,从县、市、省到中央的纵横线,读后可以清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从总书记数十年来持续不断的磨砺探索、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中积累得来。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取得历史性成就。早在陕北的知青岁月里,他面对群众疾苦就萌发并践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治理想;1988年他在宁德师专作报告时,系统地提到了“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的思路,并专门表扬了师专团委组织的为周边中小学生义务授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后山夜校”。比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他在正定、福建、浙江等,直至到中央工作,多次为青年讲解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作国内外形势报告,从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经济思想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特点,以及不少至今仍很鲜明的具体思路规划。比如,关于文化建设,在上海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湖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与同学交流时,他都专门强调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看到“四个自信”思想框架的形成早有基础。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能够丰富我们理解党的科学理论的素材,感受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形成轨迹,感受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深厚“地气”和旺盛活力。我们要不断增进思想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第四,团干部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尤其要深入学习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求加强党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领导。他高度重视为青年发展创造机会,是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表率。他明确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共青团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的职业是党的青年工作者,大学生工作始终是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方面,学校共青团始终是全团最重要的领域。《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学习宝典,广大团干部要从中学习如何当好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一要有理论上的厚度,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学习上点拨张宏樑时,能把《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背后是煤油灯下苦读的深厚积淀。总书记的青年时代,学习条件远没有今天的团干部这么优越。我们不能把工作忙当作放松学习的借口,而要牢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时刻注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马克思主义的书读透。下苦功夫学习的过程也是斗争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交流中走进青年内心,让青年心悦诚服。
二要有作风上的硬度,以德感人。“平实、随和、朴素”、“平等、务实、开明”、“真挚、坚毅、踏实”,原河北大学学生翟玉虎用这三组关键词概括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印象。书中描写了不少这样的细节,体现的都是总书记千锤百炼的作风修养。青年是敏感的,我们团干部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我们要在年轻时打好基础、改掉毛病,把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在作风锤炼中增强品德修为,为年轻干部的整体形象增光添彩。
三要有情感上的温度,以情动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书中最打动读者的内容。总书记到福建师范大学调研,听到老教师无意中提到交通隐患,第一时间组织制定解决方案,保护了来往行人的安全。正是因为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根植于内心,才能产生许多感人至深的佳话。情感的力量,是最润物无声的。我们做青年群众工作,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以真心换真心,发自内心地对待工作,保持对青年的朴素感情,掌握群众工作的底层情感逻辑。
各级团组织要做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推介和领学。要融会贯通,把读这本书与学习党的青年运动史结合起来,与青年理论武装有机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要学在经常,把读这本书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团的组织生活结合起来,发挥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作用,带动广大团员青年共同学习、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启迪心灵。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牢记嘱托、健康成长、跟党奋斗的行动自觉,转化为广大团员青年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护。